提到宠物狗 可是不少爱狗人士的“心头好” 对于很多养狗的朋友来说 狗是朋友,是伙伴 是精神的一种寄托 但是 最近接连发生的养狗纠纷 引发大家的强烈关注 前有河南安阳“狗咬老人”事件 在舆论怒火尚未平息之时 湖北武汉一业主“拿命控诉遛狗不牵绳” 再度冲上热搜 挑战着人们的底线 不文明养犬 让可爱的宠物狗变“可怕” 这些事件的背后 透漏着怎样的问题? 对于养狗 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面对纠纷 又该如何维权? 养狗问题频发,必须引起重视 近年来,因养狗问题发生的纠纷不胜枚举,而由此引发的极端个案更让人触目惊心。 01 “狗咬人”事件 11月23日晚,河南安阳通报了对涉“狗咬人”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决定。事件当事人安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正科级稽查专员王新刚被党内严重警告、撤职处分,并调离执法岗位,另有城管、市监、公安、街道等多名干部被处分。而那只伤人犬也被收容,并被注销了《养犬登记证》。 我们先来复盘一下事情的经过。2021年9月20日,河南省安阳市一小区内,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在小区遛弯时,被王新刚家的两只巨型贵宾犬咬伤。事件发生后,受伤老人家属与王新刚家多次协商寻求道歉赔偿,甚至最后仅仅要求道歉,但都未得到回应。无奈,受害者只得寻求当地媒体帮助。9月底至11月中旬,媒体连续播出9期节目追踪此事,探访了当地多家单位,但却始终没有得到准确答复,最终引爆了舆论。 沸沸扬扬的“狗咬人”事件,虽然有了一个初步的处理结果,但无论对于当事人王新刚,还是对于相关责任单位来说,这都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原本只是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按照相关规定走正常工作流程就能处理,何至于拖到旷日持久,闹到如此地步?搅得如此不堪? 说到底,“狗咬人”在基层治理中是件小事,但对当事人却是大事。“狗咬人”迟迟难解背后的基层生态是大问题。当地应引以为鉴,对照剖析、深刻检视、逐项整改,其他地区也很有必要对镜自照,根除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漠视群众利益等不担当作风,切忌将很多小问题顺着“作风病”拖成大麻烦。 02 “生命的控告” 最近发生的另一起与狗相关的事件,最终却是以悲剧收场。 11月19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某小区内,有百名业主自发在草地上铺满鲜花悼念卢某,她是武汉“拿命控告遛狗不牵绳”事件的当事人。据了解,轻生女子因被小区内的宠物狗追逐惊吓,多次在业主群反映后与几名狗主人发生纷争,之后矛盾一直持续并且不断升级直至酿成悲剧。有邻居称,曾见卢某在楼下被狗主人用长棍打。业主们在卢某坠楼第七天前来悼念的同时,想以此表达对小区里狗扰民问题的不满。目前,家属已将相关资料递交警方并正式报案。 很难想象,一个人究竟受到了怎样的刺激,才会选择用结束自己生命这样极端的方式来控诉和抗争。本来是牵绳遛狗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却导致悲剧发生,这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养狗纠纷,到底如何解决? 尽管上述都是极端个案,但无不说明处理好养狗问题,已经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稳定和谐,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01 遵纪守法,减少养狗纠纷 依法文明养犬不是“小家”事,实则是关乎居民生活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大家”事。首先,我们来就来看看从法律层面,关于养狗是如何规定的? 今年5月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单位和个人携带犬只出户的,应按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对养狗做出了相关规定。 那么,当遇到纠纷时,养狗人在哪种情况需要担责?受害人又能得到哪些赔偿?该如何维权? 狗咬人到底如何担责? 民法典规定,如果是当地政府允许饲养的小动物,比如有犬证且接种了疫苗的小狗,这种小狗扑咬了他人,作为饲养人就要承担赔偿责任。不过饲养者若能证明受害者有重大过失,比如受害者招猫逗狗,致小动物激惹状态被抓伤、咬伤的,可以减轻饲养人的责任。 如果是饲养禁养烈性犬的,将受害人扑咬受伤的,饲养人必须承担责任,这种情况没有可以减轻责任的理由。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饲养人将宠物遗弃,宠物在遗弃期间所造成的损害,也应由饲养人负责。 因第三人的过错导致自己宠物造成他人损伤的,例如李四牵王二的狗遛弯,把张三咬了,张三可以请求王二赔偿,也可请求李四赔偿,王二赔偿后,可以向李四追偿。 中国三农发布的《法官说法》系列节目,就曾对此话题做过探讨。 受害人能得到哪些赔偿? 受害人被咬伤了,可以要求宠物饲养者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等。 如果受害人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或者赔礼道歉,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会得到支持。如果有些犬只没有按规定接种狂犬疫苗,那么对受害人造成的心理阴影可能非常大,这时虽然没有发生病情,但受害人应考虑保留后续赔偿权利。 受害人该如何维权? 被他人宠物侵害后,应该立刻原地报警,并收集一些视频证据,确认自己被该犬只咬伤。 在医院就诊时,要保留好病历和医疗费用清单,在事后还可以收集监控视频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受侵害的过程,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02 文明养狗,当合格“铲屎官” 除了法律的制约,大家更要提高文明意识和公德意识。 养宠物之前,想清楚养宠物意味着什么,做不到对它负责,不如不养。主人不仅要照看宠物的日常吃喝,还要管控它们不能对别人造成困扰,给别人带来麻烦和阴影。 如今小区养狗人士越来越多,该如何避免产生纠纷? 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平日里遇到主人带狗出行,如果你是怕狗体质,就尽量距离远些,避免受到惊扰;如果你是爱狗人士,也不要随意抚摸陌生人的狗,避免动物的过激行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治理不文明养犬,在政府层面也应加强主导治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法治意识,给“养犬”拴上法规的“绳索”。 宠物狗惹祸 本质上还是主人的问题 被惯坏的宠物并不可爱 乱叫、咬人、猛冲…… 这些问题都要主人纠正引导 妥善照顾不遗弃 耐心训导勤管教 牵好宠物狗 当合格“铲屎官” 共同营造良好生活氛围 来源 | 新华社、凤凰网、中国新闻周刊、法治日报、央视网、澎湃新闻 编辑 | 康轩山 主编 | 蒋琳 监审|钟倩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