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很多媒体都说经济停滞,社会老年化问题严重等,但是来自作者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就给出这样答案:日本社会更严重的问题是“低欲望”。年轻人没钱也不想花,老年人有钱却不敢花,这种“低欲望”是日本经济萎靡不振的重要线索。 什么是低欲望社会呢?一般说起欲望,都是说“永远得不到满足”,那日本社会到底出现了什么情况,会被贴上了“低欲望”的标签呢? 日本的年轻人在衣食住行上就表现得低欲望; l 大牌旗舰店很少有人光顾,而优衣库之类的平价品牌则是常年排队。 l 东京的人均就餐宽度不足1米,就是大家平均在不足1米的宽度内,随便吃一口。 l 日本的住房自有率逐年走低,即使租房也是尽量租小一点,用“收纳学”来提高空间利用的效率,不要浪费面积。 l 年轻人对买车几乎是毫无兴趣,甚至还出现了一种“五公里族”,就是说这些人的生活从来不走出方圆五公里的范围。 l “极简主义”“断舍离”成为了最流行的生活方式。 日本年轻人在追求前途和结婚组织家庭上也是表现得低欲望,甚至无欲无求; l 年轻人觉得差不多有份工作干着就行。日本新入职员工的升职意愿只有10%左右,已经没有什么士兵想要当将军。 l 日本的户籍统计,一人独居户已经超过了总户数的1/3。 l 连家庭都不想组建,那生小孩更是别提了,日本的少子化问题之严重,年轻人就是无欲无求,不想生。 什么原因导致日本年轻人会这样呢? 答案就是穷,根据2015年日本的家庭调查报告显示,日本30岁以下的家庭负债是储蓄的两倍,30-39岁区间的家庭负债是储蓄的1.5倍。也就是说,40岁以下的日本人,绝大多数都是欠着一屁股债的“负翁”。 在这样情况下,年轻人怎么能不低欲望呢。 年轻人就不想赚钱吗?答案是真不想,当下的日本,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讲究论资排辈,升职加薪那是困难重重。再加上日本的税收体系,一直强调要减少贫富差距,这就意味着收入增加一小步,税收增加一大步。即使费尽心思升了职加了薪,实际上收入也改善不了多少。赚得多,交的税也多,到手的跟之前差不了多少,那谁还去赚呢?直接躺平算了。 日本的贫富差距小,虽然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也会让年轻人变得胸无大志,反正努力不努力,升不升职,收入都差不了多少,何必呢。这样年轻人一没有钱,二没有希望,自然就慢慢放弃了狼性的奋斗,从“肉食系”变成“草食系”,只满足于小而确定的幸福,过着低欲望生活。 刚说了年轻人没钱,现在说下日本老年人,他们可是有钱人的主力军,但他们也是出现低欲望。 l 2015年的数据显示,日本平均50岁以上的家庭,平均净储蓄超过1000万日元,相当于差不多60万人民币。 l 60岁以上的老年家庭更厉害,平均净储蓄超过2200万日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个老年家庭都拥有超过130万人民币的存款。 老年人不穷,但是却常常比年轻人还无欲无求,明明有那么多的存款,却还是尽量不花。 l 统计显示,日本老年人的临终金融资产平均已经高达35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超过200万元,可以说大多数日本老年人都是抱着巨款去世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老年人这样呢? l 日本的老年人主要是战后一代,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存钱,要艰苦朴素,本能地不愿意花钱。 l 他们认为岁数大了,总是想着“手里有钱,心里不慌”,怕有个什么万一。 l 想着如果自己有钱,子女就会比较孝顺,可以用钱来牵制子女; l 想着日本人的平均年龄已经八十几岁,也不知道自己会活到什么高龄,不能太糟蹋等。 这些原因的核心,归结起来还是一个“不安全感”。 在这种不安感的驱使之下,即使遗产税高达55%,低欲望的日本的老年人仍然不愿意花钱,而是节衣缩食,把钱存下来。 年轻人因为没钱没希望而低欲望,老年人因为不安焦虑而低欲望。这就是日本低欲望社会的现实。 -------------------- 日本社会出现的低欲望现象,在中国似乎也会出现一些苗头。比如当下年轻人生活得比较佛系,不追求生活的品质,能简单就简单,往上爬的积极性也没有以前那么高,尤其是在当下疫情环境下,很多年轻人都认为能保住工作已经不错,更别说要怎么去晋级提升。 生活上更是出现越来越多宅男宅女,不过多的消费,就是秉承简单主义,除了上班,就是呆在家里,经常发朋友圈:“超过五毛”的聚会都不要叫我!一到周末,就躺平在家里。 对于结婚家庭更是这样,不婚的单身青年越来越多,他们的年龄也是不断往上涨,30-40岁的不婚主义人群大有人在,一来是因为房价的压力,二来是认为结婚两人相处没有自己单身过得自由幸福,生孩子就更不要说了,婚后的丁克一族也是越来越多。归因还是一个穷,生活养育孩子的成本不断攀升,收入可没见到同样的步伐提升,导致如此这样。 对于这样的情况,你是怎么看呢?你是低欲望中的一员吗?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