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丰年间,山西地带有一个小山庄,因为当时的时代不太安定,所以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都出去自谋生路,这个小山庄也不例外,所以整个村子人烟稀少。这里能看到的要么是离不开家的老人,要么是咿呀学语的孩子,而有个叫李友桥的樵夫却是其中少有的青年人。 李友桥虽然只是个孤家寡人,但是他不想离开这座生他养他的小山庄,可是为了砍柴方便,李友桥通常会住到山上几天,他又是个很热爱自然的人,所以一个人也不觉得烦闷。 这一天李友桥又上山打柴,因为前几天的天气不好,总是狂风骤雨,所以山上的树木也吹得七零八落。理论上说最近上山并不安全,但是李友桥看着已经见底的米袋发了愁,于是心一横便扛起来斧头上了山。 人在山上是饿不死的,但是寂寞是要自己忍受的。李友桥在山上搭建了一间十分简陋的石头房子,这是他唯一的栖身之处。上山后歇息半刻,他便开始伐木,不一会便砍伐了一堆木材。 李友桥见天已经慢慢地黑了,于是便收拾东西向山上的石头房子里走去,手里提着一只他今天打猎打到的松鸡。李友桥心情愉悦,哼着小调向山上爬去,但是和他欢快的小调违的,却是不远处的似有似无的呜咽声。 想到小时候大人们给自己讲的那些奇闻怪谈,李友桥不由得背后发凉,但是好奇心这个东西是人人都有的,不满足他就浑身难受,于是李友桥便索性心一横,就朝着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 发出声音的地方是一个多年失修的陷阱,李友桥往下一看,原来是一条狗在叫。这条狗浑身黑色,可是偏偏脸上有一道红色的毛,从眼角到嘴边。这只狗看到有人来了,便欢快地摇起了尾巴,期待着李友桥将它救上来。 而李友桥的心里却更加忐忑了,因为在他小时候,听过他爷爷讲,这种浑身漆黑的狗是阎王爷派来索命的,而这一缕红毛又称为血泪,但凡靠近这种狗的人,都会不得好死。 本来李友桥转身就想走,但是他刚刚转身,陷阱下的狗的叫声便更加凄惨了,如泣如诉,那凄惨的声音哪怕是铁石心肠听到了也要偷偷抹一把泪。 李友桥迈不开脚步了,他四处张望有没有合适的工具能把狗救上来,恰好旁边有一条结实的藤蔓,他便将藤蔓砍断。李友桥紧紧地抓着藤蔓的一头,把另一头放下去,狗也聪明,牙齿紧紧地咬着藤蔓,四肢也紧紧地抱着藤蔓。这样在一人一狗默契的配合下,李友桥把狗救出了陷阱。 狗上来也并不跑,而是俯下身子趴在地上,喉咙中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表示感谢。李友桥想了想,又剁下松鸡的一条腿扔过去,狗迅速地接住了,尾巴摇的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李友桥趁着狗在啃鸡腿的时候悄悄地离开,天真的要黑了,他要抓紧时间赶到小石屋中,不然今天晚上只能在山间过夜了。 雨很快就下起来了,这场大雨下的噼里啪啦,李友桥在石屋里烤着他的松鸡,心里想着等到天亮了,要把砍的木柴晒干了再下山。 肚子里有食物,身上的衣服足够温暖,这些都是让李友桥昏昏欲睡的原因。而李友桥也很快就睡着了,在睡梦中他听到好像有人在敲门。 可能是因为白天太累了,李友桥又翻了个身睡了过去,但是敲门声越来越急促。李友桥突然想到自己现在在山上,或许来敲门的是半夜在这里迷路的人呢?李友桥是个非常好心的人,于是便起身去开门。 打开门后却没有发现任何人,李友桥以为是自己太累所以造成了幻觉,而一阵急促的狗叫声让他彻底清醒过来。当那条象征着不详的狗正在咬着李友桥的裤腿向外拖去,李友桥的脑子中的恐惧开始轰然炸开,因为他突然想起来老人告诉他这种狗是阎王爷的使者,是活人走向地狱的引路人。李友桥用尽全身的力气却依然没有挣脱这条狗,而这条狗哪怕是遭到了李友桥的拳打脚踢也毅然将李友桥向外拖。 大概是刚把李友桥拖出了五米开外,小石屋轰然倒塌,狗也停住了,松开了李友桥的裤腿,静静地看着李友桥。 李友桥终于明白了狗的意图,这时候依旧大雨倾盆,一人一狗都已是落汤鸡状。李友桥带着狗找到了一处石洞,抱着狗度过了这电闪雷鸣的一夜。 从那天起,李友桥便有狗了,而他的故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这条黑色的狗也成了当地的吉兆。 后记: 善有善报,万物有灵。当我们对于世界施以善意,世界的生灵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伸出援手。 素材来自《民间故事》 故事意在向世人阐述世俗道理,告诉世人与人为善,和封建迷信无关。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