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养猫,就不得不说养猫的两种形式。 第一种:圈养的猫咪。 大多数铲屎官养猫的过程,都是圈养着猫咪,除了给猫咪打疫苗,带猫咪洗澡,或者猫咪生病了需要带猫咪出门,其余的时间猫咪都生活在室内,直到猫咪老去。 第二种:散养的猫咪。 这样的状态,一般出现在农村里,农村中养猫往往都选择散养,因为居住环境的因素,导致农村里的猫咪多数都是散养状态。 吃饱了就睡觉,睡醒了猫咪就在家附近或者更远的地方到处闲逛。 不同的养猫形态,对猫咪也有不同的影响。 当然,有利有弊。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一个网友发帖子称: 猫咪之前一直被圈养在家里,但因为搬回老家生活,猫咪就进入了散养的状态。 一只始终生活在室内的猫,忽然见识到了农村里面更有趣,更不一样的生活环境,猫咪瞬间变得眼花缭乱,每天都充满好奇心。 而被散养以后,网友就说他家的猫似乎“上瘾了”,再也不愿意被关在屋子里。 每天只要关在屋里的时间足够长,猫咪就要反抗,想方设法也要逃出去散步。 这样的状态,也不知是好还是坏,网友很担心猫咪有一天会走丢。 猫咪圈养还是散养好? 先说结论: 除非是一直生活在农村,猫咪可以选择散养;生活在小区里,猫咪一定要圈养,可以保持偶尔带着猫咪出门散步的习惯。 当然,这一切还要建立在你家猫咪的适应能力上。 第一:圈养的猫,散养后的生活能力较差 一只始终生活在农村的猫,它们从小就到处逛,对周围的环境足够熟悉,并且一点儿也不抗拒外面的世界。 但换成一只始终圈养状态的猫身上,这只猫忽然到了外面眼花缭乱的世界,猫咪首先是紧张,然后是害怕。 就像你在遛猫的时候,猫咪看到外面的车流,那么多人,它怎么可能不害怕呢? 一旦猫咪从你手中挣脱,那么接下来你想要捉到猫咪,是很难的事情。 第二:圈养的猫,未必喜欢外面 不要以为你家猫咪每天坐在窗台上,直勾勾地盯着窗外的世界,这就代表猫咪喜欢去外面。 其实,在猫咪心中它们对外面那些未知的一面,始终是保持着“畏惧心理”。 大多数猫咪都会因为环境而产生应激反应,不同的猫应激反应能力也不同。 有些猫甚至会因为害怕,紧张,而导致猫咪的肾脏衰竭。 所以说,铲屎官们在养猫的过程中,不要总是用你的思维去想象猫咪的想法。 如果偶尔遛猫,应该注意什么? 只需要做好两件事。 第一:给猫咪系上遛猫绳,防止猫咪因为害怕走丢。 第二:准备一个隐私性强一些的猫包,如果发现猫咪害怕,产生了应激反应,及时将猫咪装到猫包里。 做完这些,你才能尝试着带猫咪出去逛逛。 而当遛猫回家的时候,也要记得给猫咪消毒,这样才能保证猫咪的身体健康。 今日话题: 你愿意尝试“遛猫”吗?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