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献 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热热闹闹的“双11”已经落下帷幕。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双11”各大电商平台总交易额增速相对较为平缓。尽管如此,但作为“宠物经济”核心代表的宠物食品、用品的销售增长,依然强劲,有的平台增幅甚至超过100%。一些自动喂食器等宠物用品,同比增速甚至超过1000%。 面对红红火火的“它经济”,你是否会问:“它经济”为什么走红?哪些人群在消费“它经济”?这其中又蕴藏着哪些机遇与风险? “它经济”走红的背后,是撸猫、撸狗风潮的不断盛行,也是养宠队伍加速扩大的结果。 有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2015-2020年这6年间,我国“宠物经济”年复合增速达到32.8%,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细分来说,“宠物经济”主要包括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宠物医疗和宠物服务等四大块内容,涵盖了宠物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全产业链。 在我们的身边,养宠物主要是养狗和猫,其他如养鸟、养鱼、养乌龟等,毕竟都是非主流,显得小众化一些。 那么,养一只宠物,年花销需要多少钱呢? 有研究报告认为,如今单只宠物年消费金额已经达到5000多元,分摊到每个月,则是每月要400多元。 当然,这是调研数据,平均数有些高。以我个人养狗支出粗略估算,每月花费额度要少于上述平均数。细想一下个中的原因,大概别人是“富养”,我是“穷养”的吧。 那么,为“它经济”买单的究竟是哪些人群呢? 首先,年轻人是“宠物经济”的骨干力量,尤其是单身贵族们,更是宠物的“富养”群体,他们为单只宠物所支出的消费金额,要远远高于平均数。 其次,是子女不在身边的中老年人群。他们把饲养宠物作为一种精神寄托,甚至视宠物如子女,宠爱有加。并且,他们又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乐于为“它”的富养买单。 再次,一二线城市居民比三四线城市的人更愿意养宠物,年消费的金额也更大,并且,女性宠物主占比超过男性。 从社会学来分析,人类愈都市化,离自然就愈远,对宠物的依赖性就愈强。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与宠物之间的和谐相处显得弥足珍贵。特别是一些自媒体上搞笑的网红萌宠视频,往往带来巨大的流量,吸引了大量“粉丝”追捧。而这些萌宠的“粉丝”,会成为“养宠大军”的新生力量。 有消费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商机。“它经济”的红火,必然催生国货品牌的崛起。 目前,宠物食品、宠物医院、宠物玩具、宠物服务等组成的“它经济”,已形成了一条坡长雪厚的赛道。并且,这条赛道具备很强的抗经济周期波动能力,而且后续成长空间巨大,可谓是一条充满机遇的黄金赛道。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