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人很多都是很喜欢看小品的,像冯巩和牛群这对经常出现在春晚舞台上的老搭档一定不会陌生。当初很多人都很惊艳于这对半路搭档的默契,他们创作出了很多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但是这对可遇不可求的搭档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了。尽管冯巩之后也搭档过不少人,作品也令人印象深刻,不过在采访中冯巩依然认为最好的搭档就是牛群。 当初深受观众的喜爱的牛群为何要离开冯巩呢?20年前为何牛群放弃大好的演艺事业,去蒙城挂职当副县长呢?为何现如今却落得个妻离子散,家庭破碎的下场呢? 比起冯巩已年过半百还能在舞台上通过一句:“我想死你们了,”获得观众的欢呼,牛群的晚年可就凄惨多了,整个人消瘦落魄到无人识的地步。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牛群的故事。 牛群与冯巩成为搭档 牛群高中毕业后赶上下乡插队,他被分配到了河北霸州的一个小乡村里,可以说这次的经历改变了牛群的一生。 当时去了乡村里,也没有办法看书,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听隔壁的一个天津老头说快板。刚开始牛群并不是很喜欢快板,甚至感觉有点吵。 但是后来越听越上瘾,一天不听还挺难受,于是他就向这个老师傅求教,想要学习快板,老师傅也毫不吝啬,很认真的教授牛群有关快板的知识。牛群也很有天赋,没过几个月就学得有模有样的,这也为牛群踏入曲坛艺苑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因为天津快板这项技能,让他有机会进入北京的文工团从事相声行业。 这也让他彻底喜欢了相声这个行当,后来牛群通过朋友引荐拜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为师。当时的牛群因为半路出家,所以相声并不是说得很好,一些节目也没有获得很好的反响。但幸运的是,他因为拍电视剧结识了冯巩。 他和冯巩一个闹腾,一个冷静,反而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来。在冯巩的带动下,牛群反而可以将他的冷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 两个人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在创作上也十分的默契,经常是说一个点,对方就能迅速懂得并延展下去。两人很快就创作出一些优秀的作品来,他们也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黄金搭档。 1996年牛群和冯巩第一次以搭档身份登上了春晚的舞台,通过一出《明天会更好》一夜成名。当时牛群和冯巩成为了人们饭桌上不可缺少的谈资。 之后两人10年几乎年年上春晚,每部作品也令观众印象深刻,要知道那可是春晚,竞争激烈,被刷下来的节目不在少数,牛群和冯巩可以一演演10年也是很厉害的了。 曾多次转战别的行业 其实牛群一直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在相声界取得一定的成就后,他并不满足。他觉得人生苦短,不应该在同一个地方吊死。在没遇到冯巩之前,他就是一边学相声一边学摄影,别说他还真有两把刷子,开过自己的个展,也获得了同行专业人士的认可。 通过相声赚了一些钱后,他还投资了一家出版社。这次的尝试并没有给他很好的回报,赔了个精光,但是他似乎也不太在乎,每天依然是乐呵呵的,又重操旧业,说起了相声。 后来,看着身边的人都下海做生意发了大财,牛群也心动了。他便暂且告别舞台下海经商,可他就不是做生意的料,这次又赔了。 冯巩看着他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什么也没有得到,就劝牛群说,你还不如好好说相声呢?你不是别的料,你收几个徒弟,好好培养,也不是很好的吗?牛群当时应和下来了,但是当有新机会出现的时候,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尝试了。 放弃搭档 只想当官? 这一次已经52岁的牛群是彻底离开了冯巩,彻底放弃了相声。他去蒙城当了一个挂名的县长,当时全村的百姓站在路口欢迎他,如果你以为他是为了名利从政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当初他选择去蒙城当县长是因为旧友想要利用他的名气买县里的牛肉,牛群欣然接受了,没想到还真的是卖出去不少,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村民们为了感谢他,就给他一个荣誉县长的位置。牛群可不只是挂名这么简单,他是真的为这个地方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每天忙着拉投资为当地修路,建学校。 他一心为这个地方,但是外面的人不知道啊,当一个牛群投资的当地的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把脏水都泼在了牛群身上,说他骗人钱财,都进自己腰包了,这让牛群很是心寒。 不少村民接受采访说牛群的好,很多人依然不信,硬说是牛群给了这些村民好处,已经58岁的牛群为了自证清白,一气之下,就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全部给捐了。也因为如此,牛群的小八岁的妻子和他离了婚,带着儿子离开了他。 家庭破碎后,牛群低沉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不明白怎么做好事这么难呢?后来他看着那些读不了书的孩子们,他又重新燃起了信心,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他继续为这个小地方奉献着。 当牛群卸任的时候,整个村的村民都来送牛群。每个人拿着自己家的好东西,往牛群的车上放,放了整整一车,不仅如此,逢年过节牛群总是可以收到村民的土特产。 结语 虽然现在牛群过得十分的朴素,也没有财产,也没有家人,看起来略有些凄凉,但他依然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已经70多岁了,他依然有一颗不老的心,他尝试游泳,尝试摄影,他有自己的爱好,相信他的晚年也一定是很充实的。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